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,2022 年底,一起宠物狗投毒事件曾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2022 年 9 月 14 日,北京市朝阳区首开畅颐园小区发生了一起性质恶劣的投毒案件。一名 65 岁男子在小区内投放剧毒氟乙酸,致使 11 只宠物狗和数只流浪猫死亡。
其中,一只 13 岁的西高地白梗犬 Papi,虽历经转院、全身换血、吸氧等全力抢救,却仍未能战胜死神,最终遗憾离世。
同时,她积极联系同小区的 11 名受害者,承担起为他们撰写诉状、推进诉讼程序的重任。她以 “西高地 papi 妈妈” 之名,顽强而执着地推动着案件走向刑事法庭。
如今,距离案件发生已过去 800 多个日夜,这起非常关注的“北上广深首例宠物中毒刑事案件”,依然没有等来判决。
其实 Penny 在为 Papi 维权的过程中,在证据收集和立案方面虽有波折,但总体还算顺利。
她在带着 Papi 去第一家医院抢救时,就报了警,后来从派出所那里知道,那天他们接到了该小区24个报警电话,都是关于狗和猫被投毒的,动物医院的医生说一上午接到了10只中毒的狗。
公安机关很快锁定了嫌疑人并采取了措施,事发大约一个星期的时候,案发小区的一名 65 岁男性业主张某某,被警方抓获归案。
随后,Penny 把小区内所有受害家庭一一说服,促成了 11 人联合起诉,不希望此案仅仅停留在民事诉讼的层面,而是在索取民事赔偿的同时,要求以刑事犯罪对嫌疑人论处。
整个过程非常地冗长,从民事纠纷到刑警介入,从寻衅滋事,终于最后在2023年1月5号——案件发生的 3 个多月后,在朝阳法院按照「投放危险物质罪」正式立案。
然而,此案自2023年1月初立案,一直到9月,案件发生整整一年,11位原告均未收到开庭的通知。
2023年10月底,案件一审开庭,共进行了6个多小时,11位原告全部到场,小区内4位女性邻居,作为家长觉得嫌疑人的行为危及到孩子或家人的安全,也挺身而出做了实名笔录。
此外,当天还来了不少关注此案,想要参加旁听的群众和新闻媒体,但因客观因素不允许,绝大多数未能入场。
嫌疑人张某某在庭审过程中,当庭承认了自己的投毒行为,并交代了自己的作案动机,他因不满有小狗在自己违章停放的三轮车边尿尿,加上自己的孙女也不喜欢狗,所以用剧毒物质氟乙酸泡了鸡脖子碎肉,丢在了儿童乐园附近。
据Penny在事后媒体采访时表示,对方的辩护律师在庭上对于11个受害人民事部分的赔偿一律不认可,认为相关事件不具备关联性,不具备真实性,法官在漫长的庭审后,宣布对本案进行择期宣判。
之后,这起案子从最开始的地方基层法院(温榆河法院)开庭,先后经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批准,已经延审了6次。
在这个一审判决下来之前,Penny也不能跑远,她没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,无法投入工作。虽然在物理上是自由的,但在精神上,她就像是陪着嫌疑人一起,一直被关在看守所里。
因为法律的缺失,与宠物投毒、虐待相关的事件,在国内很难有较为统一的司法处理。
单在宠物定义上,就缺乏明确且统一的标准,这不仅给宠物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,也使得在处理相关案件时,难以准确适用法律 。
沈毅作为11位受害人的代理律师,在过去几年间,除了处理主业的民事诉讼外,出于个人兴趣,也接触过几起宠物投毒案件。
在价格鉴定方面,沈毅曾代理今年 5 月北京市平谷区某小区两条宠物狗被氟乙酸毒杀的案件。当时,派出所委托一家评估公司对两只遇害犬进行价格鉴定,该评估公司却按照 “肉狗”(专门培育用于食用的狗)的标准,以每斤15元做核算,最终两只狗的定价共计1740元 。
在此之前,也有黑龙江牡丹江、内蒙古通辽和辽宁抚顺的相关判例,投毒者皆被判处投放危险物质罪,获刑三年以上。
一只狗的价值该如何衡量?是按照购买价计算,还是按照品种的市场价?饲养成本是否应计入其中?不同的品相、血统、身体健康情况又该如何纳入参考?宠物主人对宠物寄托的精神价值,又该怎么样做折算?哪些机构适合为宠物价格鉴定?这样一些问题在宠物价值认定体系尚不完善的当下,几乎都没明确的答案 。
在 Papi 中毒案中,庭审阶段,Penny 建议法官向宠物店家询价,获得关于中毒宠物狗的市场参考价格,后来她接到法官通知,称已经询价,但是具体价格无法告知。而司法鉴别判定机构以缺少评估参数为由,导致宠物价值评估失败。
司法局工作人员告知 Penny,司法鉴定的类目里没有宠物鉴定的项目。公安部门提出让她自行寻找有资质且能出具协助函和聘请书的机构。Penny 经多方打听,终于找到一家能够鉴定的合规机构,对方也给出了报价,可当她第二次联系时,却被告知只和公安部门对接,不接受个人鉴定申请 。
这一系列的波折让 Penny 深感无奈,也让案件的进展陷入了僵局 。她至今不知道法院会如何评估11只狗的价值。而不同的评估数值,会对刑事量刑以及民事赔偿部分产生重要影响。
并且,虽然对于饲养长达13年的宠物,其突然“横死”,主人在精神上遭受的打击不言而喻。
然而,法律规定,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,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。
这表明,即便 Penny 就宠物中毒死亡一事主张精神损失赔偿,其获得支持的可能性也极低。
在整个诉讼过程中,Penny 还遭受了无休无止的网络暴力 。那些不堪入目的评论和私信,像一把把利刃刺向她。
在媒体采访时,她曾表示在抑郁发作时,她也难受得想抛下一切,但一想到这个案子还没有判完,就又会冷静下来,继续过活,始终坚定地走在为 Papi 维权的道路上 。
等待的间隙,也会继续为遇到同样困境的求助者发声,但像她一样坚持的人并不多,很多人最终都会说「算了」。
前阵子广州宠物狗中毒事件中,她也曾联系其中一位当事人,建议他争取刑事公诉,对方最终回复,「不打算纠结了,要先照顾家里人的情绪。」
随着我国养宠群体规模持续扩张,宠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,完善宠物相关立法的需求也日益凸显。
目前,我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宠物市场,慢慢的变多的人将宠物视作共同生活的亲属。宠物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陪伴,更成为家庭情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
然而,人宠关系在亲密发展的同时,人宠矛盾也愈发突出。宠物伤人、扰民、造成环境污染等不文明养宠现象,以及宠物遭受虐待、投毒、遗弃等问题日渐增多,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。
在民事诉讼领域,除了虐待、投毒等极端情况外,宠物诊疗纠纷、宠物伤人事件以及各类宠物相关争议呈显著上升态势。
但令人遗憾的是,无论是有关规定法律,还是当前宠物相关的司法鉴定制度近乎空白,专业的鉴定机构、鉴别判定人员以及配套的鉴定体系均处于模糊不清、缺乏透明度的状态。
从情感和社会价值层面而言,宠物对人们的作用、意义和价值,显然不同于普通财产。
在宠物饲养日益普及的当下,完善宠物保护立法,明确宠物价值的认定标准,已刻不容缓,也是化解人宠矛盾的关键所在。
借助法律条文,可以有明显效果地约束养宠人的行为,督促其切实履行对宠物的责任,杜绝随意遗弃、虐待宠物的行为。与此同时,加大对虐待、遗弃宠物等恶劣行径的惩处力度,提高违法成本,也能使违法者不敢轻易践踏法律红线。
此外,宠物立法不仅要关注对养宠人的管理,还应加强对宠物交易、繁育等环节的监管,规范宠物市场秩序,杜绝非法交易和不规范养殖行为,从源头上保障宠物的合法权益。
只有持续建立健全宠物相关法律体系,才能为人宠和谐共处以及宠物经济的稳健发展,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,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。
或许在很多人眼中,像 Penny 这样为宠物权益奔走的人 “执拗、较真,甚至被视为刺头和奇葩”。
在一个访谈节目中,Penny 曾经表示,所有的养宠人都在呼吁立法,吐槽相关的部门。
很多人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把“没有立法”这个事当成一个借口,发泄自己的戾气,仅此而已。